《知識》如何成為航空公司飛行員?FAQ整理




成為航空公司飛行員是不少人的夢想,這個職業需要高度的專業能力養成,以及持續不斷的學習成長。以下整理一些如何成為航空公司飛行員的常見問題,希望對想成為飛行員的人有所幫助。


近視可不可以開飛機?
其實只要矯正後視力達1.0即符合民航局的視力標準。不過空軍的規定較嚴苛,裸視視力須達 0.8 以上才符合國軍體檢標準。


有沒有學歷要求?
國內航空公司大多要求培訓機師擁有大專學歷,但並無限制科系。相關科系如航太系、機械系在學習飛行原理、操作機械時可能較容易上手;精通法學、商學領域的人,在研讀航空法規時可能較有優勢。因此只要跨過學歷的門檻即可,就讀的科系並非篩選的重要條件。另外,由於飛航教材和手冊都是英文,飛航過程溝通也皆以英文為主,英文能力自然是飛行員必備條件,國內航空公司皆設有機師報考的英文檢定門檻。


怎樣的人格特質比較適合?
學識能力、身體素質是飛行員的基本配備,但要成為出色的機師,還需具備幾項重要的人格特質。飛行員肩負將乘客安全送抵目的地的重大責任,還要面對大大小小的突發狀況,因此飛行員必須要有遵守團隊紀律、善於溝通協調、處變高壓不驚、臨危不亂的人格特質。另外,飛行員還要具備良好的空間感、方向感、反應力、手眼協調等能力,想加入飛行員行列的人可以透過一些日常活動培養這類技巧。


成為航空公司飛行員的管道有哪些?
在台灣成為航空公司飛行員,不外乎是來自民間報考(培訓或自訓)及空軍退役:
  1. 培訓
    由航空公司出資進行飛行訓練。華航、長榮、星宇等國內航空公司皆會招募培訓機師,應聘者通過考試後至飛行學校受訓,訓練費用由航空公司負擔。對夢想成為飛行員的人來說,成本較低。不過航空公司培訓機師錄取率僅 2-3%,競爭相當激烈。

  2. 自訓
    也就是自行在飛行學校完成飛行訓練,取得商用駕駛員執照(Commercial Pilot License, CPL) 後,應聘至國內外航空公司。自行受訓的成本較高,除飛行學校的學費之外,出國食衣住行也是一筆可觀的開銷。現在台灣也有飛行學校可完整培訓機師,想要成為飛行員的人多了項新選擇。

  3. 空軍退役
    空軍退役飛行員也是成為民航機師的管道之一,相較於民間培訓的飛行機師,空軍飛行員對視力、體力的要求就更高,又有受過嚴格的訓練及豐富飛行經驗,因此經常受到航空公司的喜愛。
航空公司的飛行員來自各管道的組成,並依照培訓方式、受訓地點,以及就讀飛行學校的不同,有不同的飛行習慣,進而產生不同的駕駛艙文化,也因此駕駛艙資源管理(Cockpit Resource Management, CRM)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!


飛行員的訓練有哪些?
無論是自訓或是培訓機師,進入飛行學校後,並不會立刻進到飛機駕駛艙學飛,而是要先修習基本數理、飛行原理、航空法規、航空英文等地面學科,了解駕駛飛機的原理後,才能進行飛行訓練。接受一段時間的飛行訓練、累積足夠的飛行時數後,學員才可接受自用飛行員檢定,取得自用駕駛員執照(Private Pilot License, PPL)。取得 PPL 的人已經算是合格的飛行員了,但在天氣狀況不理想、能見度低的時候,只有私人執照是不被許可升空。因此,飛行員還需接受訓練,取得儀器飛航資格(Instrument Rating, IR),也就是要能夠只靠機內儀器完成飛行任務。飛行員獲得PPL和IR兩張證照後,才可以接受商用飛行訓練,以取得商用駕駛員執照CPL。取得CPL代表有正式應聘於航空公司的資格,但進入航空公司後,也不表示可以立即駕駛商用飛機,還需接受機種的轉換訓練,操作未來要駕駛機型的模擬機,通過航路訓練及各式各樣的考試,才有機會正式成為一名飛行員。


飛行員的種類有哪些?
在民航機的駕駛艙裡,飛行員的座位有左右各一個。機長(Captain)坐左邊,副機長(Copilot或First Officer, FO)坐右邊。在他們身後還有一些可以摺疊的彈跳座椅(Jump Seat),可供其他組員甚至乘客搭乘。機長或副機長的身分可以從他們的制服來判斷。機長的肩章有四條金色或白色斑紋,而制服外套的袖子會繡有四條金色條紋。副機長就是三條槓,包括肩章和制服外套的袖子。由於飛行員有工時的限制,像台灣飛往美國的長途航班通常需要兩組飛行員來輪流駕駛和休息,也就是兩名機長和兩名副機長。然而,為了節省人力,有些航空公司會啟用巡航機長(Cruise Captain)。此巡航機長的職務介於機長與副機長之間。他們只在飛機水平飛行時值勤,不負責比較困難的起飛和降落。當機長休息時,巡航機長可以接管機長的工作,而當副機長休息時,巡航機長就充當副機長。這樣的安排可以讓飛行員的調度變得比較有彈性,也能讓一個航班所需的人力從四人減少為三人,也就是機長、巡航機長和副機長各一人。


飛行員的證照有哪些?
就像開車一樣,駕駛飛機也需要駕照和行照。飛行員的駕照代表他們有資格駕駛飛機,而飛行員的行照,正式名稱為機型檢定(Type Rating),表他們能駕駛哪些機型的飛機。飛行員必須通過某種機型的機型檢定才能駕駛該機型,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重新接受檢定才能維持檢定證有效。所以,他們這一生中可能飛過很多機型,但手邊擁有的合格檢定證通常只有一種,也就是他們目前駕駛的機型。駕駛相同機型、擁有相同檢定證的飛行員會被歸類在同一個機隊,以方便管理。比如說,波音747-200和波音747-400是不同的機型,也使用不同的檢定證,所以是兩個不同的機隊。另外,飛行員通常每六個月就必須體檢一次,體檢合格才能取得體檢證,也才有飛行的資格。


台灣有哪些資源管道可以更了解飛行員?
除了網路上的資訊外,財團法人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,以及坊間的飛行訓練中心也會定期舉辦職涯講座,幫助擁有飛行夢的人認識飛行員的工作、審視自己是否適合這項職業。